自李克強總理要求運營商降低資費以來,已有一段時日了。5月15開始,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紛紛出臺相關提速和降低資費的政策,但這些政 策基本上屬于雷聲大雨點小的策略,均屬于變相的產品推廣策略,并未在實質上降低資費。針對這一事件,眾媒體也不乏相關報道,有關專家指出,提速是大勢所 趨,運營商并未采取降低資費的原因是由于準備不足,應該多給運營商一些時間。
對于這樣滿口是非的磚家言論,這簡直就是扯淡。降資費有那么難?不就是擬定一個合理的收費標準就好了么。其實說白了,他們是抓到了大 魚就不放手的感覺,對于既有的現實利益,說要放棄談何容易。真正做企業的筆者相信,他們是為國為民的,而不是搜刮民脂民膏。眾所周知,電信行業的內幕簡直 是數不勝數,從年初一直到現在,持續不斷的被爆出XX電信公司XX領導被帶走的消息層出不窮。另外,電信行業存在很多不合理的收費,這些問題困擾中國網民 數十年,一直得不到解決,民怨四起,叫苦不迭。比如漫游費、長途費,這些成本基本等同于零,運營商們居然能想到漫游這樣一個概念,強化收費的路徑,筆者不 得不直接給跪了!這個情況在中國移動身上尤為明顯,聯通3G還好,并沒有漫游和長途的概念。中國移動由于發展早,占有市場率最大,所以脖子粗,擰不動,單 憑漫游這一概念一年的收入就相當可觀了,可謂暴利。
在面對總理三次降低資費的呼吁之后,三大運營商所面臨的也不僅僅是來自于國家政策上施加的壓力,反觀整個電信行業,除了三大運營商以 外,更多的則是私營經濟電信服務的強大入侵能力。他們一般通過租用三大運營商的網絡,采用更具個性化和差異化的服務體驗,迅速占有部分市場,形成局部壟斷 地位。甚至有些私營電信公司的資費比三大運營商還低,這真是一個不大不小的笑話。這是市場競爭所帶來的好處,但相對三大運營商來說,這則是噩夢的開始。在 市場運作、資費標準和售后服務上面,全面都不及私營企業。他們的擔心也就愈來愈明顯。所以站在這個角度上來說,三大運營商降低資費也是迫在眉睫的事兒,加 之國家施加壓力,可以看出,未來電信網絡寬帶方面的服務資費的降低是大勢所趨。
三大運營商發布降低資費的標準之后,不少人表示這是一種欺上瞞下的措施,換湯不換藥而已。雖然三大運營商發展規模都相當龐大,但他們都 各有所長。就拿中國電信來說,他的主要市場是在固話和寬帶業務上,目前因為固話和寬帶龐大的客戶群體支撐,移動業務發展也相當迅速。相比移動和聯通來說, 以移動業務起家,卻很難撼動電信寬帶的業務。所以三大運營商在寬帶業務上的發展不均衡導致了中國電信第一個站出來說要降低資費,因為他們有底氣。而移動和 聯通則表現出一副扭捏之態,捉摸不定。甚至有的客戶上門說要辦理移動的寬帶業務時,他們的銷售并不推薦使用,讓人覺得這是莫大的嘲諷。電信寬帶業務由于高 昂的建設成本和運維成本原因迫使移動和聯通在這里栽了跟頭,價格降不下來,賣不出去,價格將下來,入不敷出,已經陷入價格之爭的泥潭,難以自拔。
或許真該給他們點時間,讓他們尋找到一個利益與市場的平衡點,才是未來電信均衡發展之道,不至于讓某一個單位壟斷,到頭來叫苦的依然是我們貧苦的老百姓。